首页-风暴娱乐-风暴平台
很多人因为毛岸英烈士的身份,总是低估他参战的意义。实际上,这是对战士的苛责和非难。
要知道,这是一场敌我力量极端悬殊的战争,当时让多少人心神动摇。但是毛岸英去了,党的高层的意志就体现了。毕竟为了革命,领袖已经牺牲了五位亲人,现在不惜送上最器重的儿子,这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勇气。
更何况,这个当时28岁的青年,和千千万万参战将士一样,也是人。
梅生有他的妻子和女儿,伍千里有他的父母和弟弟,那毛岸英呢?
风暴娱乐,抛掉他的特殊身份,他有一个年近花甲的老父亲,他有一个等待他结婚的未婚妻;他有一片想为国家做事的热忱,他有一份改造这个穷国弱国的梦想。
但是当那一天来临,他把所有的幸福和梦想都放在了一边,他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战场。
什么叫舍小家保大家?什么又叫作伟大?
军民团结,上下一心。试问这样的民族,这样的国家,谁能来欺侮?
故而,这些精心安排的细节,是对志愿军的高度赞扬。
因为它对正义性、困难度、与志愿军的伟大表现得得当,所以我认为它是善于从细节着眼的作品。在观影过程中,我时不时就能发现动容之处,因此我也愿意说它是部瑕不掩瑜的作品。
但是在另一方面,我还是抱有一些不满。
风暴娱乐,诚然,用细节表现宏大的主题是很好的手段,但不能所有的主题都用细节来讲述。在必须要讲得深刻、讲得“高大上”的地方,影片好像没有堂堂正正地讲出来。通部影片好像在回避某些大方面的问题,同时又有一种别扭的现代味,或者说小家子气。
最让我不满之处,是讨论我们的军队为什么强大的那个片段。
当时,一场恶战刚刚结束,新兵伍万里向立下战功的老连长表达敬意,称他是“打不死的英雄”,但老连长对这个赞誉并不满意。他把伍万里叫过来,列举了很多在战争中立下惊人功绩的战士。他们一个比一个传奇,一个比一个贡献大。说到最后,老连长问伍万里:“你知道这是因为什么吗?”
我们作为观众,都在期待一个震撼人心的回答。然而老连长给出的答案却是:“这叫军人的荣耀。”
我不知道这一段是出自哪位编剧的手笔。我也不是很反对这个回答,但总感觉哪里不太对劲。整个片段好像在攒一股气,越攒越大,结果到了最后,又生生地憋了回去。
后来想想,原因不在其他,是因为“军人的荣耀”这个词太过中性。所谓荣耀,是没有政治色彩的。
古往今来,很多军人都懂得“军人的荣耀”。比如温泉关上死守的三百将士,比如千里西域归玉门的十三汉军。哪怕是《亮剑》里,楚云飞都说:“军人要有骨气。”也是在讲军人的荣耀。但这不能说明我们志愿军战士的特殊性。
在我的心中,我们的国家是开天辟地独一份的,我们的志愿军(解放军)也是开天辟地独一份的。让他们“泯然众人”,我有点不甘心。
我不禁想到,假如让我来回答这个问题,或者让我写这段对白,我会怎么做?
我想了很久,觉得应该这样说:
“知道这是因为什么吗?”
“因为他们是共产党的战士。”
我说这句话没有什么献媚的企图,只是根据当时情况的一种思考。事实上,志愿军有别于其他任何一支保家卫国军队的地方,就是党的领导。
我们有太多的例子,太多的话来论述这件事。因此我就举一个例子,从侧面来说明。
比如说解放军的军歌,早在1939年就写成了。它是怎么唱的?
“我们的队伍向太阳,
脚踏着祖国的大地,
背负着民族的希望,
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。
我们是工农的子弟,
我们是人民的武装,
从无畏惧,绝不屈服,英勇战斗,
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,
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……”
从军歌中就能直观地感受将士们所受的思想教育。在那些开赴前线的志愿军将士口中,想必这首歌也是一唱再唱的。故而,一个志愿军战士,首先是一个革命者,然后才是战士。正因为思想教育得透彻,拿起枪来才有力量。
并且,因为相信我们是为了解放全人类而战,所以才能不怕牺牲,绝不屈服。这就叫信仰。
中国人民解放军,中国人民志愿军,何以不同于历史上的任何一支军队?显然是因为他们的信仰比一切前人都先进。
老连长说了“军人的荣耀”,我感觉他把志愿军的格局说小了,诚为遗憾。
以上是一处不满的地方,另一处不满的地方是影片的侧重点。
据风暴娱乐影片虽然叫《长津湖》,但大部分时间都在讲述小兵伍万里在七连的成长史。许多围绕长津湖的精彩战役不仅没有拍,反而七连的两场大战斗用了很多“笔墨”。因此与其说它是长津湖,不如说它是钢七连在长津湖。
而且这位小兵主角也成长得太慢了。对这样一位刚进军队的战士,我们不仅看不到他对战术与纪律的学习,也看不到指导员对他的思想教育,只能看到他像一个90后、00后的现代青年,在哥哥的连队里耍性子、闹脾气。
甚至在表现他参军初衷时,台词还出现了一处比较矛盾的地方:
一开始,团长问新兵伍万里为什么要参军,他回答道:“政府给家里分了田地,为了保住这些土地才来参军。”
但是到了连队,老兵问他为什么要参军时,他又回答说:“我想让我哥看得起我。”
从保护分到的田地,到“让我哥看得起我”,两次回答截然不同。两者好像是递进关系,但其实是矛盾的。
“保住分到的田地”是什么?是保护革命成果,是保家卫国。
而“让我哥看得起我”又是什么?是小孩子耍性子。
如果我们再考虑时代背景就会发现,前者带有很明显的建国初期革命者的气息;而后者很像一个现代人的口吻。
这是因为参加革命意味着死亡;而“让我哥看得起我”里没有死亡。
风暴娱乐和平年代,参军报国,当然让人看得起,但也没有危险。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太多机会上战场。而在建国初年那个战火纷飞的年月,上战场是家常便饭。仗打好了,光荣复员,打坏了,就是马革裹尸,作了无名烈士。
明知道会死也要去保卫革命成果,这是革命者。明知道不会死,只是为了让人看得起,这就不好评价了。
这一处矛盾,失去了对小兵伍万里前期铺垫的意义,我觉得十分遗憾。
并且,影片描述他和连队里的战士相处的镜头也太多了,显得非常喧宾夺主。
毕竟这部片子叫《长津湖》,观众对它的期许是讲述这场战争。尽管我们可以接受用3个小时讲完一个战士的成长史,但镜头不能始终落在“小”处。
要知道,在志愿军中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小兵,千千万万个伍万里都为战争做出了贡献。而决定他们何时前进,何时停止,何时作战,何时修整的还有许多伟大的将领。
像彭德华元帅,邓华政委,宋时轮将军,他们在指挥所做出的贡献不比一个普通战士要少。而一部讲述战争的影片,如果连这样的重要人物都是浮光掠影式的,那还怎么称为《长津湖》呢?
这一点我觉得它的侧重远没有90年代的《大决战》好。只有小兵视角,没有将军视角,使片子局限在狭窄的视野里。领袖与人民的关系,将军与士兵的关系,都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。
综上所述,我觉得《长津湖》是一部小处见长,大处见短的作品。借用庚寅巴图鲁兄的原话来说:“它比坏的要好,比好的要坏。”
风暴娱乐因此,我对它基本认可,又因为讲述抗美援朝的战争片太少,故而愿意给它一个较高的分数。希望我们的电影人能再接再厉,观众能继续支持,未来也许会出现更加优秀的作品。让我们拭目以待。